△10月9日凌晨,接连2名学生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10月9日凌晨4点多,救护车的闪光划破了校园夜晚的宁静,从深夜熬到凌晨的小菲(化名)因为胸闷心慌、呼吸不畅,被紧急送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小菲平时经常与室友熬夜打游戏到凌晨一两点,有时甚至玩个通宵。出事当日她经过治疗身体好转,医生判断她的症状与长期熬夜有密切关系。10月以来,已经有多位同学凌晨被紧急送医救治,其中一半以上是因熬夜引起的各种身体问题,万幸并未出现危及生命者。但过去没有,将来一定没有吗?近期接连发生网红深夜直播猝死的事故,熬夜的警钟一直在长鸣。但对于学生来说,只靠警示和自律,似乎远远不够。
1.凌晨一两点的灯光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校开展了各种“护眠行动”。有学院开展“早睡早起”专项打卡活动,有辅导员挨个宿舍苦口婆心劝早睡,有班干部深夜查寝防熬夜,有校园广播清晨6:55的起床号……然而,倡议和监督不可能随时随地全覆盖。宿舍门一关,到底几点睡,还是看个人。究竟有多少学生在熬夜?这两张照片可以给出一个直观的答案。
凌晨1点左右,还有约1/5的宿舍灯火通明。到了凌晨2点多,宿舍楼还有星星点点的窗口亮着灯。值得注意的是,照片拍摄于一个星期二的凌晨。到了周末只会更多。这样一个夜晚过后,这些灯光后的学生第二天以什么样的状态去上课,可想而知。而那些熄了灯的宿舍里,也并不全是梦乡。有多少人拉上床帘,在黑暗中对着手机电脑一抹幽光,仗着年轻,全然不顾伤脑伤心伤眼,难以计数。
2.“早睡党”的苦恼
宿舍是一个公共空间,不是个人领地。4个室友只要有一人熬夜,其他人也就基本告别高质量睡眠了。有社会调查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着,宿舍噪音和光污染是罪魁祸首。睡眠不足,对于普通人都是一种折磨,更何况那些立志考研考公出国的学生?他们的焦虑和苦恼,应该被看见。
校长信箱
打开校长信箱,关于熬夜问题的投诉和建议频频出现——“室友深夜打游戏,严重干扰同宿舍休息”“对于睡眠浅或需要早睡的人,游戏噪音难以忍受”“多次尝试沟通和协调,无法根本解决”“寝室矛盾由此产生”“恳请学校晚上11点断电”……那些熬夜成习惯的同学,深夜打游戏、聊天、追剧的快乐,真实地建立在室友的痛苦之上。
3.高校的破局之路
为了让学生不要熬夜,不少高校采取了宿舍深夜断电或断网的措施。深圳大学从2024年9月18日起,对粤海校区本科生宿舍进行夜间断电管理,上课日零点至早晨六点,室内照明、插座电源关闭。山东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实行夜间12点宿舍断网,防止学生熬夜上网冲浪。但是断电断网,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夜晚断电无法开空调,缺少紧急照明,存在安全隐患;夜晚彻底断网对于着急查询信息、获取资料、沟通交流的学生也是一道阻碍。
解决学生熬夜问题,自我约束和外部约束都是有必要的。深夜网络限速是一个折衷办法,让网速慢下来,至少给熬夜打游戏、刷视频的大门上了一道锁。诚然,学校的管理约束终究有边界,熬不熬夜说到底是个人选择。如果有人铁了心就是要熬下去,无论断电断网都拦不住。同时,如果有人因为正当的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接受网络限速,学校的沟通渠道一直是敞开的。高等教育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重视培养独立性和责任心。相比断电断网,网络限速既是一道约束,也是一种劝导。限而不断,是给自律留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