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副校长周承早在学4205教室给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他围绕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课题,理论联系国际国内实际,并结合自身经历和我校景观建设部署,为学生带来一堂既有理论高度又非常“接地气”的知识盛宴。

谈及绿色发展时,他说,这一理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从2013年将保护生态环境融入经济发展理念,到2023年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落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他引入工业革命的话题,以英国伦敦1952年毒雾事件为案例,讲述前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污染问题,强调我国改革开放后坚决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结合自己在新疆塔里木大学任职时的经历,介绍了当地沙漠治理的情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他说,塔克拉玛干沙漠过去不断扩大,如今国家通过“锁边”工程,利用梭梭草固定沙漠边缘,成效显著。
提到绿色转型面临的国际挑战,周承早引入“碳殖民主义”的概念。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利用碳排放问题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在气候变化责任承担和资金承诺上言行不一。而中国积极应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在能源革命上不断深入,停止新建境外燃煤电厂,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截至2024年6月底)。
课堂上,周承早从多角度阐述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的成就。空间布局上,我国将多种空间规划融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管控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上,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北京疏解高污染产业,改善空气质量;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绿色化水平;能源转型进程中,煤炭比重下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普及,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临近下课前,周承早简要介绍了校园建设规划。他说,学校正处于不断绿化和美化的阶段,呼吁同学们爱护校园环境,共同建设美丽校园。他强调,绿色发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家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无论未来是投身科研,助力能源技术突破,还是参与产业发展,推动绿色转型,亦或是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理念,都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