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忠云校长、陈祖亮书记,尊敬的各位校董、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清晨,天气:有风有雨。透过行政楼的窗户,我们看到学校国旗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一丝不苟地完成动作,风雨中,庄严的国旗升了起来,端正的校旗升了起来,武汉学院,我们风雨无阻;原计划近三千人的毕业生大合唱和大合影,没有受到风雨的影响,同学们都穿着雨衣或打着雨伞来到了运动场,有一阵雨下得更大了,而大合唱的声音更响亮,武汉学院,我们风雨同声;当摄影师通知合影开始,打伞的同学们都很快放下雨伞,统一的红色雨衣体现了你们的风貌,也体现了你们很高的素质,武汉学院,我们风雨同行。同学们,愿今天风雨中的毕业典礼让你们终身难忘。
热烈祝贺各位同学,通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有所成,顺利毕业。而且你们是武汉学院转设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今天不仅对于大家,对于武汉学院,也是意义非凡,欣喜有加。
同时,我还想与大家分享一份个人的喜悦,经过五年的学习,包括新加坡课程的三年在职学习,上个月我以博士论文《一个全面衡量高等教育机构的方法论》通过答辩,取得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所以,今天我也是以一名毕业生的身份站在同学们面前,我们大家一起为自己鼓鼓掌吧。
毕业是一个人开枝散叶、蓬勃向上之时,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分水岭。当你们踏入社会,不仅仅是身份之变,更是责任、选择之变,也承受着时代的客观制约。
我们所处的这个科技时代,对于大众越来越具有易用性和实用性,而背后的支持生态却愈加庞大和复杂。我们手中的手机凝结着无数尖端科技,大众无需思考,便能熟练使用。当你点一份外卖,简单的过程背后有无数工程师、天上有几十颗卫星为此而保障运行。人工智能让工作越来越自动化,与此对应的,是对创造性工作的更高需求。
科技在发展,社会形态也在发展。过去的几十年,在历经全球化高速发展,产业链全球分工的阶段之后,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之间,似乎又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时代演变之下,我们相处之道究竟为何?什么才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大道?
这是一个很容易陷入感官享受,也可以有大作为的时代;这是一个众声喧哗、人人都可以发声,又对独立思考、深度脑力有着更高要求的时代。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感受时代的脉搏,如果不经深入思考,就听不到时代的呼声,从而陷入盲目和盲动。
每一代人都拥有破茧成蝶的机遇和使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如多问自己能为这个时代贡献什么,把一滴水融入大江大河,和时代一起成长。这种框架和视野会引领你,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准未来的方向,也能帮助你找到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
但人生绝不是一场百米赛跑,甚至也不是马拉松竞技,而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旅程路上,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心态比里程更长久。
这就引发我们再问这样的问题:年轻人的未来与时代的发展是什么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与时代是和谐共振的吗?
首先是追求自我身心的和谐。同学们今天毕业,而人生的求解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心灵和外在的世界,能力和欲望,无论你身处何种阶段和地位,这种较量和平衡都会伴随一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让自己心灵成长,达致心与物的和谐,将是一生的修行。
其次是永葆学问精神。什么是学问?它不是固化的知识,中国字的“学问”,由“学”和“问”组成,是一种精神。易经所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这是求解和体悟;“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是践行与实证。人生旅程,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我对学问精神的理解:“不固守,抱好奇,真谦逊,一直在路上”。
如此,一路上是不偏离方向的,追求个人与时代和谐共振的人生,在心态笃定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一路上也是愉悦的,行中解,解中行,追求人生不同阶段的领悟和进步,也享受人生不同阶段的兴致。进而,我们每个个体的幸福,便也构成了社会的福祉。
同学们,未来请继续保持我们武汉学院“解行并进”的学问精神。在学与问中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贡献于自己的人生和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和时代如奔腾之河,沧海横流、一逝永不回。而我们内心的勇气、仁爱和热情,却可以成为彼此一生的港湾。
最后,我祝福大家有喜欢做的事,有喜欢的人,去无畏地直面人生的挑战,在时代的大背景中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航路来。
谢谢大家!
陈一丹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