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二、基孔肯雅热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潜伏期1~12天,通常为3~7天。因此,从疫区返汉人员需要自我健康监测14天(14天同时可预防输入性登革热)。
三、目前国内哪些地区是基孔肯雅热主要的流行区域?
2025年8月初基孔肯雅热的主要流行区域集中在广东省,尤其以佛山市为核心,并蔓延至周边城市。
四、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为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五、基孔肯雅热主要传播过程是什么?
白纹伊蚊叮咬处于基孔肯雅热病毒血症期的患者后,经过2~10天增殖复制至可传播水平,携带病毒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就会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接触不传播。
六、哪些是基孔肯雅热的易感人群?
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目前没有预防该疾病的疫苗。但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
七、基孔肯雅热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病重症少见。
八、如何控制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蚊子叮咬传染期患者后2天内进行成蚊杀灭可有效阻断传播。这是阻断社区传播的关键!控制蚊虫媒介和减少蚊虫孳生地的主要方式包括: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在疫情期间喷洒杀虫剂杀灭成蚊,对蚊子停落周围环境进行药物处理,处理容器中积水杀死幼虫等。
九、气温越高伊蚊传播病毒就越活跃吗?
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活跃,夏季到秋季是活动高峰,但是蚊虫也不是温度越高它就越活跃。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5~30℃之间。伊蚊活跃的叮咬高峰时段是早上7时至9时和傍晚17时至19时,所以这个时间段也是防止蚊虫叮咬的重点时间段,但是其他时间也不能掉以轻心。
十、疫区返校师生怎么开展自我监测?
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来(返)汉人员,建议开展12天自我健康监测,同时做好防蚊隔离。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对医生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