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酷爱健身,喜欢音乐和潮鞋,但他说写论文才是他最大的兴趣;作为一名大三本科生,他先后在《经济研究导刊》、《扬州大学学报》、《经济视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中外企业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9篇,近20万字,但他说自己离“学术”的距离还很远……他是武汉学院工商管理系学生曹锦阳,今天,记者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学术男”。
来到约定的采访地点,曹锦阳早已等候在此,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的背影,大耳机、双肩潮包、休闲时尚的着装呈现出的是一个动感嘻哈青年的形象。正式交谈后,记者感觉到了他的严谨和理性,他会认真的听完记者的每一个提问,仔细思索后条理清晰的回答出来。而当记者提到“学术”一词时,曹锦阳显得有些紧张,他说:“很怕别人把自己和学术挂钩,因为深知自己离‘学术’的距离还很远,那是一个十分严谨的领域,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潜心探索,而目前自己所做到的不过是对日常学习与思考的总结而已。”
“我成长在一个不得不被学术熏陶的环境里。”说起学术论文写作的缘由,曹锦阳笑着说。原来,曹锦阳的父母都是学者,父亲还是河南信阳的社科专家,对于经济类课题颇有研究。从小,他就经常听父母和其他长辈们讨论学术研究相关话题,父母也会有意的培养他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中,曹锦阳便对大人们时常讨论的话题多了几分好奇和兴趣。
“真正开始写论文是在2012年,那时候,因为我的文笔较同龄人有些优势,父亲会常让我提笔练几句或写几段,再逐渐放手把大的段落给我,或是让我独立去做一些调研和分析,这对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上大学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写作,并且有机会参加了一个社科课题调研活动,当时我执笔写的一部分调研材料被课题组原文采用,还受到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可,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为我后来独立的做一些课题树立了信心。”
出身学术家庭,从小被书香环绕,在学术研究方面,不可否认他比别人有更好的环境和平台,但人们往往也会因此忽略他的个人努力。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发一篇论文可能是靠高人指点,发两篇可能是靠个人关系,但是发几十篇,那靠的一定是你的真才实学,你与众不同的思想,你坚持不懈的努力。”
大多数人会觉得,搞理论、写论文会比较枯燥,曹锦也不例外,他说:“单说写论文,搞理论是会比较枯燥,有时候甚至是痛苦和孤独的,因为必须要你完全静下心来去做。但论文发表了,劳动成果被认可,那又是一种极大的幸福,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有大四的学长问我,你论文这么‘高产’,而我们写一篇毕业论文都要绞尽脑汁,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坦白的讲:没有。所谓的‘高产’背后,是比别人更多的付出,多少次熬夜,多少次修改。还有一点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熬”,需要长期的积累,有了积累和沉淀,很多东西会自然流露。”
曹锦阳目前正在准备考研,他说:“考研不是为了提升学历,而是想多读一点书,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一点,思想更深刻一点。”
至于以后的职业,他坦言会考虑从事学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我是一个不追求大富大贵的人,更向往一种内心的平静,还有思想的深远,所以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应该蛮适合我的,这也是我以后想要一直从事和努力的方向。”
曹锦阳发表论文部分期刊
曹锦阳论文集(自制影印本)
【对话】
Q:第一次发表论文时是什么心情?
A:独立发表论文是在2013年,什么心情倒是记不很清楚了,反正过程挺曲折的,改了很多次,也等了很久,当发表出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激动吧,因为它凝结了自己的努力以及长期的思维过程。另外,因为毕竟自己还是一个本科生,能和一些专家们的文章同时出现在公开发表的刊物里,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所以还是很高兴的。
Q:你现在所从事的研究和你的专业学习有联系吗?
A:其实我现在所做的说研究也好、探索也罢,都是和我专业相关的,它是对我专业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或是阶段性的总结,可能大家有时候会觉得理论研究会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它和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可能就是接着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问题,往下思考的比别人多一点。
Q:你觉得发论文难吗?论文投出去会有石沉大海的时候吗?
A:的确,发论文难,要发核心期刊就更难。但不管怎样还要重在“坚持”二字。坚持写、坚持投,相信自己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也相信好的稿子就有可能被采用。我的论文投稿出去,也有石沉大海的时候。有的要等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内,如果没有收到杂志采稿通知的话,我就对原稿进行反复修改、深层提炼,直到文章观点新颖、质量上乘为止,再去试、再去投稿。
Q:你写了这么多论文,对你最大的影响或改变是什么?
A:就是变的更理性了,然后内心也能够平静下来了吧,对,没那么浮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