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为总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经验,展现通识教育课部青年学子实践风采与责任担当,通识教育课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答辩会在图书馆104会议室进行,本次答辩会2支实践团用鲜活故事与扎实成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青春答卷。答辩现场,各实践团队以PPT汇报为载体,围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基层治理”“公益服务”四大主题展开分享。“社区服务志愿队”分享了在社区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课、爱国理念课的细节此次答辩会不仅是对暑期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激发了学子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在为厚植青年学子与基层群众的爱国情怀,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通识教育课部实践团队于文化广场、水月寺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光影映初心”爱国电影展播活动,通过经典影片传递红色力量,累计吸引300余名村民、社区居民参与。实践团队精心筛选《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夺冠》等多部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爱国影片。在放映现场,团队成员提前搭建银幕、调试设备,为村民准备小马扎与解暑饮品;影片放映前,志愿者以“微宣讲”形式介绍电影背景,结合乡村发展变化讲述爱国精神的时代意义;放映过程中,不少村民被《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的牺牲精神打动,现场不时响起哽咽声;映后交流环节,78岁的老党员李爷爷分享自己的参军经历,与年轻志愿者探讨“新时代如何传承爱国情”,现场氛围热烈。

总结实践成效、弘扬青年担当,本次答辩聚焦十堰本地发展需求,通识教育课部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振兴、汽车产业服务、生态保护等主题,分享扎根车城大地的实践故事。答辩现场,各团队成员的成果充满“十堰特色”。“乡村振兴助农队”带着在郧阳区茶店镇的实践成果,分享协助当地茶农搭建线上销售渠道的经历,现场展示的“十堰高山茶”直播带货数据,让助农实效清晰可见;“汽车文化调研队”走进东风汽车相关企业、十堰汽车博物馆,采访老工程师记录产业发展历程,制作的《车城汽车文化手册》成为答辩亮点;“汉江生态保护队”则汇报了在汉江十堰段沿岸的调研成果,通过拍摄的水质监测视频、绘制的生态保护地图,提出针对性的环保建议,呼应十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需求。

此次答辩所呈现的,不仅是一份份详实的实践报告、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更是通识教育课部学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春姿态,无论是为乡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还是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亦或是为基层治理贡献智慧力量,同学们始终以“实干者”的身份,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通识教育课部的学子走出校园、走进基层,把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让青春之花在实践的沃土中绚丽绽放,为地方发展与国家建设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