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至今,他的名字五次出现在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教师名单里,他的陶艺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陶艺展以及国际知名陶艺展上获奖,他主持申报研究课题分别获得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立项。
他是韩俊,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工艺美术专业教师,被破格提名推荐2022年度陈一丹奖教奖学金,获评“教育贡献奖”。
把课题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全国规格最高的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再到国际陶艺界知名的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都能见到韩俊的作品的身影,他的陶艺作品还多次在国家级、省级陶艺展以及国际知名陶艺展上获奖。
韩俊的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陶艺是我一直以来的热爱,它自然、生动、立体,烧制后配上釉色,可以塑造出一切心中所想。”韩俊把这份热爱从研究生带到任教。进入武汉学院后,陶艺实验室这个平台为韩俊提供了更多艺术创作的机会,他开始考虑是否能将陶艺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
2020年,韩俊从艺术创作转向了科研课题的申报。从校级课题,到省级课题,再到教育部课题,韩俊花费了大功夫。
据韩俊介绍,他从研究“江夏湖泗窑”的校级课题入手,而后又申报了“麻城蔡家山龙窑”和“蕲春管窑”两个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在申报教育部课题时,韩俊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大悟红色龙窑岭窑”,为探究出古代窑炉的复原方法,还原其原始风貌,他查阅参考文献、带领学生前往湖泗瓷窑址群进行实地考察、在图纸上进行龙窑复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韩俊一直强调的。
两年来,韩俊对“龙窑”这一领域进行了长期、逐步深入的研究。韩俊表示,当找到一根科研“主线”时,就很容易把原本分散式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串联”起来,叠加一种持续性的合力。有了这样的“合力”,就能为持续性研究积累不少经验。2022年,韩俊申报的《湖北大悟革命老区红色龙窑制陶产业遗存的修复与活化利用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这是我校2015年转设以来,获得的第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扎根实验室指导学生提升实操技能
武汉学院西北角,有三间工艺美术专业的实验室,而韩俊每天的日常,就是来回穿梭于这三间实验室。
自2019年至今,韩俊五次获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教师”,谈及此,韩俊谦虚地表示:“可能是因为我教的课实践性较强,同学们都挺喜欢动手实操吧。”
每学期,韩俊共教授必修课、公选课、开放实验室课程五至六节。没课的时候,学生也喜欢前往实验室进行作品创作。“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在教室,韩老师就一定也在。”工艺美术2001班邵美琪表示,韩老师不仅自身专业知识丰富,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艺术创作时,他还会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制作过程,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对作品给出指导意见。
韩俊自己在实验室里进行艺术创作时,也时常会吸引一群学生前来围观欣赏。他会借此和学生分享创作心得,让学生提出创作建议,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教授学生创作技艺。
韩俊在陶艺实验室指导学生
带领学生从实验室走向田野
从实验室走向田野,从课内实操走向户外实践,不仅是韩俊自身的写照,更是他对学生的培养方法。陕西陈炉古镇耀州窑制瓷旧址、凤翔泥塑民俗村、广西东漓古村、三江侗族自治县、荆州非遗技能传承院......韩俊和其他老师曾组织带领学生前往多地进行实地研究学习。
在申报教育部课题时,韩俊也带领所执教的学生赴黄冈、孝感等地以及广西等外省乡村田野实地考察诸多龙窑。除了在图纸上展示复原效果、探究龙窑复原技术手段,韩俊还指导学生申报课题,设计文创产品。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韩俊和学院其他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主动联系荆州非遗技能传承院、协商沟通时间、对接流程,特邀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邹传志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摩学习,在户外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韩俊带领学生外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