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特别是自2023年12月教育部在南京召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和12月全国高校28次党建会以来,对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之重视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办2025年2月19日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5【11】号),湖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教组发2025【3】号),均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教育部3月24日—4月3日,分两期在电子科技大学对各省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民办高校党建的负责人、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贯彻落实中办发2025【11】号文进行专题培训。2025年7月21—24日,湖北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在省委党校举办“全省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培训班”对民办高校党委书记、举办者和校长就鄂教组发2025【3】号文进行专题培训。8月21日上午,湖北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常务副省长张文兵召集全省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座谈会,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
武汉学院践行非营利公益办学理念,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明校、明师、明生”为使命,以“办最受尊敬的一流民办大学”为追求,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区别于公办高校“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的领导,民办高校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一、明确形势和任务,充分理解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战略意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旧的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改变,新的秩序正在建立中。不确实性、不安全性与日倶增,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和复杂。美西方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未变,敌对势力搞乱甚至颠覆中国的图谋未变,“亡我之心不死”。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正在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正在按照党的二十大确立的目标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强国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教育强国建设首要任务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量巨大。截至2025年6月,全国民办普通高校829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8.40%;在校生规模超四分之一。湖北省共133所高校,民办高校45所,占高校34.7%,学生61.69万,占比29.2%。在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纲要》中均明确要求“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民办高校同样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能是掘墓人。民办高校同样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绝不能成为党建工作的“法外之地”或“薄弱环节”。
二、明确教育的深刻变革,坚持和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强国目标任务的提出,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高等教育成为中心之中心。
一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体系要求民办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民办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强国建设是不能缺位的重要部分。《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特质“强大思政引领力”和支撑教育强国的八大体系这首要体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些要求,无疑进一步要求做好民办高校的党建思政引领工作,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方面。与此同时,对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讲政治的教育家”要求也客观上有利于民办高校通过加强党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整合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一轮高校综合改革加速推进。正在适应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加速分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教育评价的根本改变,学科专业的深度调整,AI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三是少子化社会的挑战。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降至954万。从全国范围来看,出生人口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幼儿园学位需求呈断崖式下跌。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两年来我国幼儿园数量减少了2.04万所,其中,2023年减少1.48万所。2024年全国有约2.11万所幼儿园、7200所小学停办。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预测,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将分别在2020年、2023年、2026年、2029年、2032年达到峰值,之后呈现快速减少趋势。
四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教育生态,推进教育范式革命性变革。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均将发生革命性变革,AI不仅仅是赋能教育,而会成为教育重塑的重要参与者、组成部分。AI会导致新的产业革命,将会如同水和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明确党和政府的要求,主动做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必须加强党的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办高校数量很大,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这些高校的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可以不同,但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同时还强调,坚持党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核心内容,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民办学校得到贯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薛祥在第28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选派好党委书记,把党建工作情况作为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学校治理体系。2025年6月丁薛祥在民办大学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调研民办高校发展情况时表示,不管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都是党办的大学。要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学校治理体系,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统一思政课要求和标准,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2025年6月在民办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调研指出,民办高校同样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治把关、思想引领、组织动员、协调推动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8月全省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座谈会,湖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诸葛宇杰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高质量覆盖,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张文兵强调,要理直气壮加强民办高校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一丝不苟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折不扣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领导人的要求,体现了对民办高校的重视,对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高度关注,也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学习贯彻落实“两个文件”,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一是要全面、深刻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中办2025年2月19日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5【11】号),湖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教组发2025【3】号)。这两个文件颁发的目的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促进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规范了民办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强调要增强民办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党的组织的党的工作高质量覆盖, 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学校治理体系等。
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校“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十五五”学校党建目标任务:持续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实现党的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方面。基本思路:推进党的组织更加健全有力,思想政治教育“如盐溶于水”全面融入。构建五个相互联系、支撑的体系:政治把关体系、思想引领和铸魂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群团组织活力体系、纪检监督体系
重点措施:
1加强政治建设,把牢政治方向
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中央及上级组织决策部署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参与决策把关制度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根据教育部《思政课2025方案》,优化思政课。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思想课建设,统筹“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教育;加强思政课、课程思政、思想教育工作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好“三进”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等全过程和各方面”(《纲要》))
AI赋能并统筹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教职工思政工作,努力让学校的所有人员都成为教育的主体,做到“三全育人”。
3加强组织建设,实现高质量“双覆盖”
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及高质量开展党的工作
加强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统筹抓好党务干部(专兼职)、党员干部、双带头人、组织员、辅导员、群团组织负责人等队伍建设。
发挥组织优势,促进各单位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挥各级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组织起来,促进高质量发展。
4.以党建思政品牌为牵引,全面提升党建思政水平
通过平台的培育和品牌的持续建设,打造一批在不同单位,体现学科专业特色的党建和思政品牌,并发挥品牌的带动和辐射效能,提升整体水平。
5.以党的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以党的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主导校园文化的方向,并发挥好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效能。
6.加强和改进对群团工作的领导,释放群团组织活力
群团组织是联系党和师生的重要纽带。进一步发挥好群团组织的作用,利用群团组织的优势,把师生组织起来,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服务好学校发展。
7.AI赋能党建与思政,提升能力与水平和有效性
AI正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党建和思政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机遇。AI赋能党建和思想工作,能加速推进党建和思政工作适应人工智能社会的需求。
8.加强纪律建设和工作督办与监督
构建具有民办特色的纪律监督体系、工作督办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并实现行稳致远。